馬來西亞:不幸的時機促進宗教旅遊

坦率地說吧。

讓我們坦白說吧。 馬來西亞向國際社會展示的多元文化、多宗教社會的形像在過去三年中因馬來西亞各社區之間的種族緊張局勢不斷加劇而受到嚴重打擊。 今年年初,針對教堂的小規模縱火和對清真寺的一些破壞行為達到了頂峰。 諷刺的是,這些事件發生時,馬來西亞旅遊局開始以非常低調的方式推廣宗教旅遊。

馬來西亞旅遊局於 2009 年首次出版了一本名為“宗教場所”的小冊子,其中根據其所服務的信仰描述了該國最著名的宗教古蹟。 “我們採取非常謹慎的方法,因為向旅遊業開放穆斯林景點是一個敏感話題。 但是,我們確實鼓勵歷史清真寺等景點向外國非穆斯林遊客開放。 我們已經組織了圓桌討論,以了解旅遊業和伊斯蘭教可以以何種方式合作,”馬來西亞旅遊研究和工業發展助理總監 Ahmad Zaki Mohd Salleh 說。 去年,吉隆坡最大的清真寺——熱帶現代學校的建築傑作——國家清真寺向所有遊客敞開了大門。 為遊客提供適當的衣服,例如男女長袍。

馬來西亞旅遊局也在考慮向外國遊客開放一些伊斯蘭寄宿學校,以便讓非穆斯林有機會了解伊斯蘭教的價值觀及其哲學。 然而,“Pondok”對這個計劃感到喜憂參半。 位於東北海岸的吉蘭丹州已經擁有其中三所歡迎外國人的學校。

去年,馬六甲和檳城併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也與宗教和諧主題息息相關。 過去,宗教和種族的融合為這兩個城市的黃金時代做出了貢獻,因為它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與此同時,當前發生的事件也損害了馬來西亞在國際旅行者心目中的形象。 並不是因為零星的暴力事件導致外國人訪問馬來西亞不安全。 更確切地說,是馬來西亞的形象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 “馬來西亞,真正的亞洲”口號強調了亞洲三大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和馬來文化——的融合,有助於創造一個體現亞洲精神的獨特目的地。 但現在,遊客開始感受到不同的現實,社會中的民族和諧遠未得到保障。 馬來西亞專家很早就知道,儘管馬來西亞保障其公民的信仰自由,但在過去15年裡,社會持續伊斯蘭化,這讓非穆斯林馬來西亞公民感到沮喪。 不同之處在於它變得越來越公開。 馬來西亞旅遊局和旅遊部現在需要向國際遊客傳達更強有力的信息,即馬來西亞人可以共同生活,以證明其成功的“真正的亞洲”口號的合理性……

<

關於作者

於爾根·T·斯坦梅茲

尤爾根·托馬斯·斯坦梅茨(Juergen Thomas Steinmetz)自從十幾歲的德國(1977年)以來就一直從事旅遊業。
他成立了 eTurboNews 1999年,它是全球旅行旅遊業的第一本在線新聞通訊。

分享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