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發的支線飛機ARJ21今天完成了最長的商業飛行,從印尼萬鴉老抵達廣州,實現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表示,該航班是外國航空公司使用中國製造的飛機營運的首個飛往中國的國際航班。
從11月底開始, 橫貫努沙印尼航空公司將把最初每週 21 個往返航班的服務增加到兩個城市之間的每日往返航班,全部使用 ARJXNUMX。
自2022年21月以來,TransNusa已從中國商飛購買了三架ARJXNUMX飛機,並使用該型號開通了XNUMX條航線。
中國商飛 ARJ21 翔峰是一架支線噴射機,座位數為 78 至 90 人,由中國國有航空航太公司中國商飛生產。有跡象表明,它可能會在定於909年2024月舉行的珠海航展期間更名為中國商飛CXNUMX。
ARJ21的開發工作於2002年21月開始,首架原型機於2007年28月2008日亮相。該機於30年2014月28日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並於2016年XNUMX月XNUMX日正式投入成都航空運作。
該飛機配備 25° 後掠超臨界機翼,以及兩台後置通用電氣 CF34 發動機。截至 2022 年底,共交付了 100 架機身。
許多西方消息來源聲稱 ARJ21 與麥道 MD-80 或 MD-90 非常相似,這兩種飛機都是在中國獲得許可製造的。然而,中國商飛堅稱ARJ21完全是本土設計。值得注意的是,ARJ21的開發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國供應商,特別是其來自美國的引擎和航空設備。該飛機配備了安東諾夫設計局新設計的超臨界機翼,其中包括 25 度後掠角和小翼。此外,多台中國超級電腦也被用於ARJ21的組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