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互聯互通的全球格局中,航空旅行日益便捷,社群媒體日益普及,數位平台無所不在,旅遊業是促進國際連結的重要手段。
我們在剛結束的馬德里聯合國旅遊執行理事會會議和秘書長選舉中看到,旅遊、政府和外交政策如何掩蓋了旅遊部門的獨立工作。
如果情況確實如此,而外交關係接管了旅遊業,而沒有資金資助旅遊部或旅遊辦公室,那麼大使館和領事館可以有效地接管向遊客、投資者和文化交流推廣目的地的任務。
沒有錢開設旅遊局
如果一個國家缺乏透過旅遊局進行國際推廣的管道,會發生什麼情況?當缺乏舉辦展覽、進行網路行銷、建立媒體關係或開展合作計畫的資金時,外國旅遊部門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利用其使館的資源來推廣旅遊業。
雖然旅遊推廣通常由國家旅遊局負責,但在世界許多國家,這項任務實際上落在了外交使團身上。
這可以使大使館成為經濟、文化和戰略關係的中心。只要有意識地做到這一點,即使資源匱乏,也能建立一個有效的系統。
低成本、高影響力的策略
由於預算有限,大使館無法(也不應該)扮演國家旅遊局的角色。然而,它可以啟動相關進程,促進合作,提升知名度,並激發人們對其所在地的興趣。
利用文化和關係外交工具,如主題活動、研討會、美食節、電影放映或攝影展,講述獨特的國家故事,挑戰刻板印象,激發人們對目的地的好奇心。
大使館通常會邀請僑民社群參與倡議回歸旅遊,這些社群通常根基深厚、影響力巨大。 20年前,泰國與紐約曼谷銀行合作,為旅居美國的泰國僑民提供低利率貸款,協助他們開設泰國餐廳,推廣泰國旅遊目的地。
機構管道可以發揮作用
Facebook、LinkedIn、Instagram、獨特的TikTok主頁,或領事館簡報,都可以作為編輯平台,分享文章、旅行體驗、行程安排以及對當地旅行社、酒店或博物館的採訪。這些內容應以輕鬆隨意但權威的方式呈現,以吸引讀者,並提升旅遊相關資訊的可信度。
旅遊業並非孤立存在
旅遊業是複雜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得到適當的整合,可以加強貿易、教育、文化和合作等其他關鍵部門。
文化合作可以開展主題旅遊或美食研討會,將體驗轉化為旅遊興趣。
大使館和領事館可以成為觀光業的橋樑
領事館和大使館可以成為公共部門和私部門之間的橋樑。它們擁有理想的地位,能夠將這些機會帶到公眾視野,並具備機構信譽和直接參與決策的優勢。
大使館或領事館能做什麼?
許多大使和使館官員已經意識到他們所代表的國家的旅遊潛力。但要將這種意識轉化為行動,即使沒有專門的預算,也需要具體的策略。
初步選擇是指定一名旅遊聯絡員,可以臨時擔任。此人將負責收集推廣資源、追蹤興趣、促進當地供應商與目的地國家供應商之間的聯繫,並參與行業活動和會議。只需一位熱情且人脈廣泛的人就能激發重要的互動。
旅遊大使
第二步可以是創建一個「旅遊大使」網絡,讓當地記者、部落客、旅行社、僑民、學者,甚至是該國文化的愛好者都參與其中。
塞席爾前旅遊部長經常將他的印度洋旅遊目的地的初步成功歸功於該國的「媒體之友」組織。
支持目的地管理機構
支持當地的發展中公司和旅遊業者至關重要,因為他們可能不具備同等程度的全球知名度。
大使館可以透過安排B2B會議、組織演講、提供介紹信以及聯繫關鍵聯絡人來提供協助,這可以顯著提升他們的聲譽。此外,大使館還可以協助組織旅行,邀請媒體、部落客或旅行社。
旅遊業並未袖手旁觀
旅遊業並非副業,即使對一些大國來說也是如此。在雙邊會晤中,各國大使應該意識到旅遊業能為本國帶來的經濟和文化機會。
世界銀行的作用
在發展中國家,世界銀行或捐助國的補助金可以轉化為更大的機會。
旅遊業是幸福的催化劑,具有實際可衡量的影響:當地 GDP 成長、青年就業增加、生活品質改善。
政府和大使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府、大使館和公共部門在調動資源和確保利害關係人協調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這種政治和外交支持,旅遊業有可能仍然是一種自發性且無組織的現象;有了這種支持,旅遊業就能成為一種真正的經濟基礎設施,能夠重新分配機遇,穩定脆弱的地區。
旅遊業是一項和平的事業。
旅遊業是和平的產業;每位遊客都是潛在的和平大使。這意味著旅遊業已成為全球和諧、理解與合作的重要貢獻者。